---谨以此文献给一千三百六十年前的李太白
诗曰:
《长歌行》
独怜一片云,青鸟衔红去。
独爱一片云,鞍马何处寻?
莫叹忠言尽,塑尔八千峰。
莫道文脉远,与君共昭昭。
长安明月夜,何须知我心?
胸有乾坤气,万里长风起!
从古至今,天下苍生,上至九阙帝王,下至凡夫庶民,皆热衷于,寻长生,求不灭。然能得道成仙者复有几人呼?
大唐天宝二载(公元743年),正月十五,上元节夜,火树银花开,星桥铁马来,此乃大唐最为喜庆热闹的节日,这天夜里,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,寻常百姓,亦不担心“犯夜”。
唐玄宗李隆基,秘携道友杨太真、高力士等亲信,乔装打扮一番,微服出巡,夜游长安城,古朴厚重的皇城门外,作上元灯轮,高十二丈,装以各色锦绮,饰以五色金银,燃灯九万五千盏,竖之如花树。豪门望族车马喧哗,市井之民欢声笑语,文人骚客赋诗,记其盛景。
来自世界各地的商队、旅人、侠客等......自开远门,踏着青石板,进入长安城。
城门郎,将大理寺新传送的告示,张贴于开远门。
天下烈土,自此门始,亘地万里,皆为王臣。
西极道九千九百里,览河隍之税赋,安西诸国,皆为郡县。
“达达,这告示是什么意思?”
中年人看着四周围拢而来的异国商旅,挺直了腰杆,右手指向西方。大声说道:“这张纸是为了告诉世界各地的旅人,天下大治,自长安城开远门以西,亘地万余里,皆我大唐国土。”
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,长安城中人头攒动,灯火通明。七十二条大街,各式花灯交相辉映。
东西市坊中,青瓦朱栏的店铺,鳞次栉比,粟特商人叫卖着褐色的琉璃盏,羯族大叔用西域独有的节奏,拍打着牛皮羯达鼓,古安息帝国的胡琴,宛转悠扬,龟兹铜铃叮铃作响,长安的尺八,一如千年前慷慨苍凉......
长安城永济堂内,烛火闪烁,泛黄的药炉中,碗口大的气泡咕咚作响,水雾青蛇一般蒸腾扭动,宋婉秋手中的银针,在烛火下淬出一道冷光。榻上一名仅裹纱巾的娇艳女子,突然抽搐,脖颈处鼓起荔枝大的肉瘤,表皮薄得能看见肌肤下,暗紫色的血管在蠕动。
“按住她!”
宋婉秋话音未落,那肉瘤竟條的,裂开一道细缝,露出层层森白利齿。
猛的向宋婉秋右手袭来。
药童尖叫着跌坐在地。手中呈放艾草、银针的托盘,咣当一声,散落一地。
宋婉秋被突如其来的巨变一惊,但捏针的手,依旧稳健,银针化挑为扎,精准刺入肉瘤周遭的风池穴。獠牙顿时在半空,僵硬一息,宋婉秋双手,顺势甩出几道银针,分别刺入哑门穴、天柱穴。那东西发出婴儿般的悲鸣,暗红脓血顺着银针上的纹路,挣扎的向上爬,在离她指尖三寸处突然僵住......
汗水早已湿透了全身,宋婉秋抹掉额头汗水,再观其脖颈处,皮肤已光滑如新,只留下一道猩红的梅花印。
这.......
这是.......
穿过透明的琥珀杯,波斯帝国的舞姬,随着胡音旋起而舞。
来自西极之地的奇珍异宝,亦无法掩饰异国女子的青春气息,她们舞动着妙曼的娇躯,对往来路人频抛媚眼。
“走开,离我远点!我最爱的只有小黄花!”一名肥硕的青年左手捂着眼睛,右手朝众美女摆手喊道。
“嗯,嘴上说的很好,可你为什么总是透过指缝,偷瞄着她们看!”
“哎呦,我的腰!小黄花你轻点。”
众人莞尔一笑,上元节灯会更是无数恋人结伴游玩的日子。
长安城曲江池上,平日里,只对达官贵人开放,唯有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三日,亦对百姓开放。
李隆基一行,过曲江池,游长青桥,与民同乐。
曲江池中央,搭一座巨型鳌山,这鳌山上挂着成千上万盏花灯,鳌山后插一副巨型红幡,上书几道鎏金大字:“天宝神文圣武皇帝万年......”
百姓到鳌山处祈福,人潮拥挤。顽皮的孩童爬到父亲肩膀,对于鳌山上的各式花灯充满好奇。“父亲,这里杂这么多人灯?”
“傻小子。别瞎说,这些灯儿都有典故,你看那是桃园三结义,象征着忠义,那是秦王破阵乐......还有其他仙儿灯,寓意着向各路神仙儿祈福平安,还有各种仙桃、仙果等,寓意着吉祥美好。
顽童吐了吐舌头;“又不能吃,只能看......”
“糖货儿上就知道吃!”父亲宠溺的摸了摸娃娃的脑袋......
桥的另一边,玄宗一行,路遇一群老者。
“老丈,你们年纪大了,为何跪拜一副歌颂皇帝的红幡?”
老者颤颤巍巍站起来,上下端详一番,对着询问之人说道。
“方今天下偃兵,一看!娃娃儿们就是没有吃过苦日子,想当年,能有一口吃食就不错了,哪敢想今日,家里还有余粮存着,想我大唐,几代天子圣明,励精图治。如此太平盛世,恒古未有,前所未见,老朽不仅拜天子圣明,更拜这天下苍生,以求太平,以求万年。”
老者说到激动处,脸涨的通红,双手兴奋的在胸前比划。
玄宗闻言,心情大好,抚须爽朗一笑,扶着老者:“好!好!老丈!你们保重身体,明年灯会,咱们再叙。”
唐玄宗右手捋着胡须,得意的仰起了头,悄悄离开了人群。
远处更是不断的传来:“皇上圣明,皇上文成武德......”
曲江池上烟花四起,李隆基今天很高兴,眼前的繁华,都是自己文成武德的印证。兴致高处,急呼左右:“如此盛景,岂能少了新词新曲?力士,速去把二人召来!”
高力士俯身后退,赶忙吩咐身边传令太监,速去请二人面圣。
大明宫梨园某处角落,两块蒲团,一名安稳独坐的幽怨青年,在这欢闹喜庆的节日里,依然恪尽职守,等候皇上的召见。
天色已晚,陛下或许已回宫就寝,不需要我了?哎......早知今夜如此寂寞,就该随小李子去喝花酒......
“什么?龟兄!如此良辰美景,你要在这枯等?”看着小李子不可思议的表情,青年悄悄的低下了头。
“要不......”龟兄犹豫片刻,抬头正要搭话,刚才的潇洒人物小李子,已然消失不见。
只留下一块空空如也的蒲团。
夜深人静,明月皎洁,宫墙外喧闹的人流,灿烂的烟花腾空而起......
想他离开时兴奋的模样,青年咬着牙捂着胸口,骄傲的头颅,比方才更低了些许......
“哎......又耽误了一场花酒!”李龟年铺好床铺,正待就寝。
呼!呼!呼!“梨园弟子,李龟年听旨!”一道尖细的声音从庭外传来。
厚重的黄花梨木门,砰的一声震开。
青年兴奋的一跃而起。
月光下,但见此人。
身长七尺,面如重枣,目若丹辰。俊俏的眉宇间,略微有一点幽怨。
“微臣,李龟年,接旨!”
“大唐可以没有歌者,唯独不能没有李龟年。”
想着小李子,揣着酒葫芦,一本正经的拍着自己肩膀,竖起大拇指,夸赞的时候,不由自主,又给他借了三百两银子,当酒钱。
小李子!借你吉言,今夜这三百两......花的真值。
片刻之后,犹如天河般绚烂的长安城某处,一名乔装打扮,满脸通红的小太监,领着身着褐色青花袍的李龟年,穿过青石板铺就的朱雀大街,急奔曲江池。
远远望去,站在春秋桥上的唐玄宗,李龟年心中,不禁暗喜,幸亏没有跟小李子乱跑,就猜到圣上会在这上元节召见。前些日子准备好的新曲,终于能派上用场。
“梨园弟子李龟年,叩见皇上!吾皇,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
正要跪下,一双布满伤痕的大手,已将李龟年扶起,臂膀仿佛被生铁夹起,抬头看去,扶起李龟年的,正是皇帝身边的老奴;高力士。
这高力士身长九尺,面无表情,双目似一道缝隙连成,远远望去,似是独目闭眼怪。太阳穴处青筋暴起,想是内外功夫已达极致。
唐玄宗摆手示意,四周百姓众多,免礼了。
“爱卿今夜未去赏灯?朕以为还要多侯片刻。”玄宗捋了捋袖子,没有转身瞧这位梨园弟子。
“回皇上,今日上元节庆,举国欢庆,臣唯恐天恩垂青!断不敢离梨园半步,且宫中素有规矩,梨园弟子没有圣命,不得擅自离开!”
唐玄宗回头看了眼李龟年,满意的捋了捋胡须。
“太真!你们看看,天下贤才皆为大唐效命,朕的乐师都有这等觉悟。大唐何愁不强?”
李龟年偷瞧儿一眼杨太真,但见皇上身边,这位新晋红人,也是一脸期待的嘉许之情,腰板不禁更直了些许。
杨太真只道他也来了,美目流转,见只有李龟年一人前来,不禁大失所望,面无表情,并未言语。
“皇上圣明,皇上文成武德......千秋万载......”桥边的李龟年,只觉耳朵里都是各种嗡嗡声。
一盏茶的功夫,陆续又有几名太监匆匆赶回。
返回的太监在高力士耳边低语,只见高力士面露怒色,对众人低吼几声,于是众太监又四散而去。
漫天的烟花下,唐玄宗渐渐收敛了笑容。
此时长安城内,大批乔装打扮的太监及护卫,正在宫里宫外,大街小巷寻找。
长安城中有名的酒楼、赌场、各部官员府邸。各处湖泊的花船、酒船等隐秘场所,均遭搜查。某些船只因距离远,众侍卫只能驾着船,挨个去寻,或在远处大声疾呼“圣上有请,翰林供奉李白速往面圣......”
“李......狗......李大人您在哪儿啊?急煞小人也!”
更有甚者,寻至一些寻常百姓家。于是乎,长安城中各处酒楼,无不以李白到访为荣。
对李白不满的各级官吏则暗中大骂。好一个小李子,明日参他一本。
关系密切者也骂,好一个李太白,去快活竟不带我等。
长安城南众坊,此处各方势力鱼龙混杂,诸多国家王公贵族、使节、密探、教会、帮派等奇人异士,分散聚居于此。
“注意到了吗?附近多了不良人,好像在寻找什么狸柏?”一位身长九尺的碧眼虬髯大汉,拿起酒坛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话对着窗外说道。再观这大汉,虎头环眼,燕颌环须,目若铜陵,声如奔雷,俩道白虎眉,不怒自威。
“估计是宫里的珍禽异兽又跑了,话说咱家圣主,不知道去哪里赏灯了,也不领着咱兄弟?”灰色衣服的汉子不满的嚷道。
“我家主公对圣主也是神往已久,剑门关外可否一叙?”一名蓝袍中年含笑作揖垂问。
我也是!我们也是......这酒馆中各色人物争相喊道。
“甚么儿咱家圣主,少跟洒家儿套近乎。圣主!岂是尔等凡夫俗子,想见就见?来!来!来!先干了这坛酒!想见圣主,喝过虬髯客再说。”
这虬髯客酒量惊人,功夫更是了得,众人这三月来,喝又喝不过,打又打不过。
群雄见探不出什么消息,渐渐散去。
子时,长安城内各渠中,不知何时,出现了众多无字祈愿纸船。
长安城永樂坊某僻静处,四下无人。
月光下,只见一道摇摇晃晃的身影,醉醺醺的走到一口黄石包裹的古井处,来人似乎未曾瞧见古井。手指明月:“无人扶我青云志,我自......”
脚下一磕,便一头栽入井中。
扑通一声过后,水中一片明月渐渐聚拢。
平静的井水再无波澜......
天上的烟花已散去。
朕的谪仙人还未还。
望着陆续回来禀报的太监及侍卫。
高力士喉咙微紧,擦了额头汗水,战战兢兢的上桥:“启禀皇上,翰林供奉......李......白......不知所踪......”